飘墨诗社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9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诗词赏析] 欧德绪诗话:难知与不难知

[复制链接]

3127

金钱

0

贡献

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45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8 01:1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难知与不难知

明人杨慎有一绝句《夜行安庆》,诗曰:“风顺月仍明,扁舟半夜行。鸡鸣问前路,已近九江城。”船山先生王夫之评点此诗云:“谁知其旨?亦复无难知者。”
王夫之的评点自然是针对杨慎的绝句而言,但这条评语却道出了诗歌解读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道理——诗人旨意难知又不难知。

诗人创作一首诗,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这志与情就是诗人表达于诗中的旨意。传统批评主张解读诗歌要“以意逆志”,要通过诗句的含意来揣摩诗人有心表达于诗中的“志”(包括情)。然而“以意逆志”不是件容易的事。有言道,思想永远比语言丰富得多,诗人欲借助诗歌的语言完完全全地将自己的内心抒写出来恐怕有点难,总有些东西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但是当诗句写出后,诗句显示的形象意义又会宽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意图(高尔基语“形象大于思想”),读者读到的会比诗人想到的丰富得多。所以,解读一首诗要准确地解出作者创作前的内心所思所感,这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

就看杨慎的这首诗。若说托物言志,或者说有所寄托,诗句中恐怕看不出,所以只能从情感方面来揣摩。前两句说晚上有明月,又是顺风顺水(过九江去安庆当是顺流而行),所以小船一只连夜行驶。后两句说天将亮时,问船家到哪里了,船家说已快到九江城了。诗句几近白话,自然不难懂,但是要说出诗人的心情却有些难了。若说顺风顺水,船行很快,目的地指日可达,诗人的心情应是轻松愉快的;但是为什么要连夜赶路呢?且天未亮就迫不及待地问船家已到哪里,而船家的答语,也可以理解成让坐船者不要太着急,告诉他船行得还是快的,快到九江了——这样理解,诗人的心情又显得有些着急起来。当然,其心情又必然是跟为何去安庆相关联的,但读者对此一无所知。所以,诗人心中到底作何想,王夫之要问“谁知其旨”了,而其答案大概也只有一个——诗人自已才知。那么此诗是否真的难解呢?也不。作为一个文学作品,读者完全可以抛开那些自己不了解的背景,就从诗句本身去读,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审美经验,去想象这夜行船中的主人公是何心境——是有些焦虑而夜不能寐,还是有些兴奋而睡不着觉。只要将诗句串联起来,能从逻辑上有一个合理的展开,那么就是对诗意的一个合理的阐述。这就是解诗又不难知的地方。

王夫之“难知与不难知”之说,跟现代接受美学的理论是有些合拍的。当然两者仍有根本的区别。王夫之所谓的难知,是针对那些凭诗句难以推断诗人旨意的作品来讲的。对这类作品,传统批评历来有见仁见智之说。若是根据诗意大致可以揣测到诗人旨意的作品,那么传统批评总是会把“以意逆志”作为最要紧的功课来做的。而接受美学则不同,其认为解读诗歌要解出诗人之旨是不可能的事,读者解诗,若针对诗人旨意而言,那么总是“曲解”。(见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换言之:
难知者,诗人之旨意也;不难知者,读者各自可作“曲解”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67

金钱

300

贡献

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10753
沙发
发表于 2022-8-8 06:06: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诗意的丰富性,当为理工科人士尤其注意。

点评

言秋兄也是理工科出身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9 00: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27

金钱

0

贡献

0

威望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

积分
545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00:14:30 | 只看该作者
言秋 发表于 2022-8-8 06:06
诗意的丰富性,当为理工科人士尤其注意。

言秋兄也是理工科出身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服务支持:DZ动力|飘墨诗词论坛  

GMT+8, 2024-11-16 09:09 , Processed in 0.10655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