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自己接触的事物着笔,容易捕捉实在的素材。若对其有感触,即有情可抒。若别人没这种感触,或者你的感触比别人充沛、深刻、细致,就显出个性了。再加上些词汇量和技巧,不难写出好诗。以下是个小小的创作实例(不是说写得好啊):
我家在青云小区,有个普通的小小花园,压根儿不算高大上。但时时徘徊其中,闹中取静,也还有味(算是提前适应退休生活^_^)。于是可以写:
青园方寸地,心瀑映云亭。
这花园本无名,既在青云小区且四季常青,就叫“青园”吧。其中主要是一处人工山石及流水,以及三池、一沟、一亭、一廊。顺便给它们命名以便招呼:看着时枯时泻的流水,心情或沉静、或奔放,可称“心瀑”;亭如人立,廊有转折,叫做“云亭”、“云廊”……喏,是不是取个名就多了点韵味?其实,有些景区的景物也如此,特别是溶洞,加上光影和想象,就有了主观幻想烘托,变得不寻常了。
首句是老老实实说青园之小,“方寸”兼有“心思”之意,便于“心瀑”承接呼应。亭而有“云”,会有些渲染效果。正如王维《文杏馆》在平平叙过梁、宇后,接上“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顿时仙气缭绕。中间的动词先是“对”,但感觉只体现方位,太干巴;改为“动”又觉太用力;后来想到“映”字,可见水的亮色。
这两句以叙述为主,基本上只有模糊的空间感,接下来得有具体鲜明的意象。花园里可写的很多,蕉绿、柳绿、池绿、桃红、梅红、杜鹃红、桂子、莲芳……但我比较懒,只想四句交卷,既要捞点“干货”,又要隐约有自己的观感,还不能把句子搞得紧绷绷的——还君明珠(空心菜)说“写景的诗是否留一点点空间比较疏朗?”就不能慢慢列举对仗了。来这样两句吧:
岁久知鱼乐,悠游弄雨晴。
心瀑之下的水池中有不少鱼,为了知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和惠子喋喋不休吵出个有趣的典故。我就从它生发出来——住了这十来年,和这园子有了默契哩。再抓住鱼儿顺水推舟接一句,它游来游去,才不管是雨是晴呢,我心如此,也不必为之困扰吧。这一来,两句就不单是眼前景物,也带些主观色彩,有点“有我之境”的内涵吧。读者就算不知庄子观鱼的典故也没关系,也能感到作者的悠然自适。
换个视角也行,转到长廊看看:
廊下双双翼,喈喈唤雨晴。
这种写法增加了听觉效果,感觉丰富一点。使用叠字也可让句子灵动些。
好了,大家试试,瞄准身边的景物吧。什么?你面前不是花园而是臭水沟?这个嘛……你就写:大禹吁嗟处,沉沉奔孽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