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玉含芳绿玉温,鸣禽坠叶动波纹。
一园晴雨枯荣迹,半付风花半付人。
鹊环乔木,檐挽云根。流金耸翠,郁郁纷纷。
潭承云日,柳带风烟。身羁大化,羡此流泉。
〔创作谈〕一月三日晨徘徊青园,得“自在风花雪月人”(似“任尔东西南北风”句式)。且行且吟,循芳见腊梅,应岁暮之时序,而园中草木鸣禽青翠灵动,了无凋零之态。目不暇接,拈成前半。三句因对四句而成,合为岁月变迁咏叹。三句始作“一园来去枯荣迹”,即景见雨痕晴光,遂易为“晴雨”,语言更自然;四句首二字易为“半付”则添人景互动之趣(古人亦有“相看两不厌”)。寄还君明珠,彼赞赏“付”字,并发挥出“半随飞雪迎青鸟,半付春花烂漫人”,较之拙句更为亮丽。后见鹊飞、云腾、叶落以及檐间银杏叶积,得四言一首,彼和曰“青衣素手,静立幽林。扣石传信,曲风流音。”余复和曰“潭承云日,柳带风烟。身羁大化,羡此流泉。”彼复和曰“化雨之风,采采孤松。之子之行,绿萝葱葱。”末句本为“半付风花雪月人”,承西城子先生之教,不拘泥与三句对,修改后句式宛转、意象丰富,不似原来冗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