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墨诗社

标题: 怀念金庸先生之阅读《碧血剑》 [打印本页]

作者: 东方耳    时间: 2018-11-16 20:23
标题: 怀念金庸先生之阅读《碧血剑》

我是80后,还在幼儿园的时候,听说得最多的三位民族英雄,分别是岳飞,郑成功,和林则徐。在小学左右,亲友从香港带回一些录像带,我们家都非常喜爱,不但自己看还在其他亲友间传阅。当时最为的火热的,就算是黄日华的《射雕英雄传》,刘德华的《射雕侠侣》和梁朝伟的《倚天屠龙记》,刨完《射雕三部曲》依然意犹未尽,又翻出黄日华的《碧血剑》。


而《碧血剑》又与前三个不同,首先金蛇郎君出场的那柄“金蛇剑”给人感觉就逼格很高,虽然在金庸小说,金蛇剑很难排得上最强宝剑,但是其极有特性的造型,总能让人印象深刻。但是更高逼格的还在后面,在这一版的《碧血剑》中加插了一个很特殊的人物,就是袁崇焕将军。这个袁崇焕将军在整部戏中出场有限,但也算是个有分量的配角,不骑马,不披挂,看不出他哪里是将军。只知道他也是个和当时误以为主角的金蛇郎君夏雪宜肝胆相照,被奸人所害,斩首灭门。说他逼格高,主要还是他的武器,竟然是一个古琴。拿乐器当武器,虽然之前看过曾江的黄老邪,但玉箫毕竟还是可以当短棍用,古琴就像一块牌子那样怎么可能用得顺手?


刨完一大堆肥皂剧之后,口味就变重了,觉得应该看原著更有更好。那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看了才知道TVB原来这么能魔改,人物属性一对比完全都不是那回事。比如说《侠客行》里面的贝海石,他拿石破天顶缸,那也是为了保住长乐帮没有办法中的办法,虽然做得极其不厚道,牺牲无辜,但毕竟是可以救更多生命的唯一方法(至少在小说设定的场景中,不止他一个人是这样认为的)。但到了电视剧里面,他就成为了到处制造事端,妄图控制武林的大坏蛋。这就好比抓到一个普通劫匪,却要非安他一个反人类的罪名一样。


回过头来说,在14部小说的开头,印象最深刻的却是《碧血剑》和《鹿鼎记》,也是那个原因了,逼格最高。而在《碧血剑》的开头海外人士张朝唐,就写下:“黄龙未捣,武穆蒙冤。汉室未祚,诸葛星陨。”当时就颇喜欢这联,不过文化水平有限,不能深入了解到下一层意思。


时光飞逝90年代末,中国大陆各方面发展都有相当成就。在影视娱乐行业,拍了当时,孙彦军唐国强的《三国演义》,很多香港方面的朋友都纷纷感叹,这样场面的大电视剧,香港是无法拍出来的。当然,这样优秀的电视连续剧,也被当时香港的亚视引进,而且在每一个晚上在播放之前,还会邀请香港大学的陈永明教授,来做一个简单导视。当时,陈教授提及了一个关于关二爷的问题,让我记忆犹新。他表述的意思,大约是这样的:“在清军入关初,很多人拜祭岳飞。当时清朝的执政者,觉得岳飞以前是抗金的,而清朝原本称作后金,所以就犯了忌讳,于是领导者就开始了塑造偶像的运动,把关羽视为崇拜偶像”。在人物属性中,关羽代表的维系一个旧皇朝的正统,而最终是被一个新皇朝取代,而取代的这个皇朝晋也正好灭了关羽集团的对头魏,这和满清入关,后打着驱赶李闯,维护“民生”(实际上他们的杀戮要远超李闯)。这点牵强一点也能挂上号。


几乎与此同时金庸的十四部小说就全部读了两三遍,当时还不知道还有《明报版》只知道有《三联版》,而那时候,正直互联网兴起,也开始在网上翻查关于金庸方面的信息。果不出其然,我确实翻阅到,他的其他非武侠小说作品,其中有两篇却令我颇为意外。第一篇是《三十三剑客图》,第二篇是《袁崇焕评传》。尤其是第二篇,我就觉得碧血剑这篇文章其实不简单。再金庸众多小说,哪一片小说会专门开个小灶去对里面的一个非出场人物去进行研究?


于是也翻查了一下《碧血剑》的这个书名,原来“碧血”是语出《庄子•外物》:“ 苌弘死于蜀 ,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在后世文人中往往会把忠臣烈士的鲜血称为碧血。在元代,郑元佑的《汝阳张御史死节歌》中有句子:“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实际上上来说,在金庸三联版的其它小说中,名称其实也有很深的含义。


比如:有用“恩仇”,“英雄”,“侠侣”,“侠客”,“连城”,“天龙”,“鹿鼎”,“江湖”,“飞狐”,“屠龙”等等,显然各个名称有一定的指向性,唯有《碧血剑》用“碧血”来定位这则表明金庸内心一定定位袁崇焕是一个英雄烈士。但从他的《袁崇焕评传》中又看出似乎并非这样,在金庸心目中,袁崇焕是一个空有一腔热血,但既无政治能力,更无军事才能,凡事靠拼的正面投机者。


袁崇焕的这种形象,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定格在我的脑海中。当然,后来有幸认识到一批研究朋友,有对之前的认知又有了颠覆性的变化。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变化的。


首先关羽用的不是大刀是戈,岳飞用的也不是大刀是矛。作为冷兵器时代,骑兵对冲,长矛确实能比大刀先触及敌人造成伤害,因此用长矛比用大刀更合理。但到了明代,刘挺,满桂,吴三桂用的都是大刀,因为那时候有了火铳,火铳的杀伤范围要超过长矛,骑兵对冲的时候,火铳可以先发。近战之后长矛自然不如大刀使用灵活,和更具杀伤力了。在陈寿的《三国志》对解白马之围是这样描述的,“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关羽杀颜良是“刺”杀的,这明显与青龙偃月刀的使用方法在理解上不同,后面又有“斩其首还”,显然关羽身边还带有佩刀,是用来割敌将首级的。更可以理解,这种兵器搭配是一大一小,由于长矛长得更大所以佩刀不能太大,否则带着冲锋就极为不方便了,但关羽由于马好,可能在长矛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他带的佩刀会更好一点。但因为火铳的出现,火铳的体积要远小于长矛,但杀伤范围则可以超过长矛许多,所以此消彼长,骑兵所能带的大刀,体积就能大很多。相比之下,陈寿是西晋人,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明末人,在明末由于时代环境,他认为,优秀的骑兵队长用大刀这个并不稀奇。


其次,就是对历史上很多大仗的重新认识。在近代进入热兵器时代,实际上是加速了很多战争的进程。反观古代冷兵器时代,其实更多的战争,并不是如同我小时候想象中的形态。因为从小阅读的很多文章,都有艺术加工,总认为战争胜负,就是在识破地方弱点,在最合理的客观环境下,给予敌方致命一击。实际上战争一直以来只有两种形态,第一种,就是其中一方存在明显先天优势,一直压倒性战胜乙方;第二种,就是双方都不存在先天优势,在形成僵持其中一方寻求改变现状的时候,出现非预计因素,打破了平衡,让其中一方迅速溃败。在艺术加工上尤其是对后者,往往会被艺术家变味,比如说《三国演义》中的“官渡之战”就是一个例子,从曹操的角度上看,曹操似乎处于劣势,粮草将尽。谋士许攸先向袁绍献计,袁绍不接纳,立即转头曹操。在这个过程中,袁绍虽然人多势大,但显然是和曹操在僵持中的变故,如果袁绍真的一路势如破竹,许攸献计袁绍也变得毫无价值。同样许攸帮助曹操的并不是献计烧乌巢,因为“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本来就是曹操的指导思想,在这一过程最关键是,透露袁绍屯粮的地点,守兵的数目,守将的特性,这点才是曹操能完成火烧乌巢的关键。
最后,最关键的是,对于岳飞的生平来说,本来就疑点重重。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从岳飞的死,最初的两种说法,显然都是站不住脚的。哪两种说法呢?第一种,就是秦桧杀,说的是秦桧受了金国的贿赂去杀岳飞。第二种,说皇帝杀岳飞,这个比前一个高级一点,但也仅仅是一点而已,也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说岳飞迎回二圣,赵构没皇帝做,这样的说法,纯粹是一种反向黑。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赵构能迎回二圣,他就不能换掉那些二圣时期的大臣?二圣是被人捉去的,赵构如果能迎回,难道民望反不如二圣?说因为迎回二圣,而让赵构杀岳飞,纯属是为黑而黑!实际上,作为普通人,认知岳飞很多生平,大多来源于《说岳全传》而这部小说是在清代汇编,这里说的汇编,那是因为元、明两代流传很多,关于岳家军的传说。再在清代进行了艺术加工。从考古的角度上来说,不否定岳飞是忠臣良将,但他的功绩并没有小说中的那么夸张。比如说朱仙镇八大锤,炒热的清代京剧,等等。


当想明白前面这个三个关键问题,我们就可以理解了,中国的武圣是关二爷,但这是明末清初塑造的人物形象,去追溯前一个人是岳飞,就如同陈永明教授所言,清朝统治者用关羽来取代岳飞。但岳飞也是一个被塑造的人物,前面已经说了,岳飞虽有功绩,但远非坊间传言的形象。而岳飞也被堆砌成一个武圣的原形。再去看岳飞的优点上相似性,难免会映射到袁崇焕身上。


基于这个基础,又在重新阅读了金庸的《碧血剑》。对比了,当时铳骑兵的技战术编排的可能性,还有广东香港以及海外对关云长的供奉,重新规划了,假如作为明朝将领,如果在那个历史时期,要面对后金,需要使用什么策略。相互印证之后,和熊廷弼袁崇焕的战略模型及其相似。所有了几年前的那篇文章。


实际上,由于考古学的发展,西方已经越来越多所谓的英雄遗迹被质疑,所以难免也会对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进行攻击。我们自身也存在很多局限性,比如说地域上,现在我们谈及民族大团结,很难有专门的历史系学生去研究这段历史,因为,即使研究对了,也很难发表。很多硬因素被避开,反而去谈及一些软因素,比如说,杨稿五路大军,难道数万人的运作,以步兵和马兵为主的行军速度,难道真的能保证其隐蔽性?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那么难道杨稿自己会不知道,也不符合常理!显然,杨稿有更深层后续手段,当然这些都被提及,后来的历史书一笔带过,显得破绽百出。


在高中毕业的时候,我最后一次再读了三联版的十四本小说。竟然发现,小说中的破绽最少的竟然是《碧血剑》。破绽最多的竟然是最为抢眼的《天龙八部》和“射雕三部曲”,可能这也是没有挑战就没有成就吧。



作者: 陌上尘    时间: 2018-11-16 22:58
我也很喜欢碧血剑这本书。还是耳朵厉害!由一本书宕开来写这么多
作者: 东方耳    时间: 2018-11-17 19:54
陌上尘 发表于 2018-11-16 22:58
我也很喜欢碧血剑这本书。还是耳朵厉害!由一本书宕开来写这么多

多谢阅读,没有什么的
作者: 阿金逍遥2050    时间: 2018-11-17 23:03
正本启末,溯源导流,实在是叫人爱不释手!
作者: 东方耳    时间: 2018-11-18 14:10
阿金逍遥2050 发表于 2018-11-17 23:03
正本启末,溯源导流,实在是叫人爱不释手!

感谢阅读,其他的文章还可再写
作者: 飞来雁    时间: 2018-11-29 10:11
南宋军使锤的大将多,那是用来对付金国的"铁浮屠"(一种全身包裹式的重铠),刀枪不入,必须用隔山打牛的方法对付。过程类似于诸葛亮火烧藤甲兵。
作者: 东方耳    时间: 2018-11-29 21:20
飞来雁 发表于 2018-11-29 10:11
南宋军使锤的大将多,那是用来对付金国的"铁浮屠"(一种全身包裹式的重铠),刀枪不入,必须用隔山打牛的 ...

宋军使用的是长柄锤,短锤打铁骑基本是送人头。朱仙镇八大锤,是岳云等人骑马无双锤的短锤。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8-11-30 09:58
飞来雁 发表于 2018-11-29 10:11
南宋军使锤的大将多,那是用来对付金国的"铁浮屠"(一种全身包裹式的重铠),刀枪不入,必须用隔山打牛的 ...

对付铁浮屠,主要是斩马刀(麻扎刀,应该是扎麻刀的误传)、钩镰枪,主要是攻击重装骑兵的马小腿,只是用力方向上,一个向前,一个向后。
而且,这也是步兵拼命的一种打法,基本上就是敢死队。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8-11-30 09:59
读《碧血剑》,当时应该是初中了。
作者: 飞来雁    时间: 2018-12-2 09:22
东方耳 发表于 2018-11-29 21:20
宋军使用的是长柄锤,短锤打铁骑基本是送人头。朱仙镇八大锤,是岳云等人骑马无双锤的短锤。

步兵对骑兵,本身就是劣势,要想办法使用地形(例如街巷,山口,泥地)令骑兵冲不起来,机会就有了。
作者: 飞来雁    时间: 2018-12-2 09:34
尼尔根 发表于 2018-11-30 09:58
对付铁浮屠,主要是斩马刀(麻扎刀,应该是扎麻刀的误传)、钩镰枪,主要是攻击重装骑兵的马小腿,只是用 ...

斩马刀,应该是唐代一种制式兵器~~陌刀,样子很像是二郎神手里的三尖两刃枪。装备这种陌刀的队伍称为陌刀队,据说,陌刀可以连人带马劈成两半。但是考古界目前为止尚未出土哪怕一件实物,故一切还只流于传说。
作者: 飞来雁    时间: 2018-12-2 09:48
不过老实说,以当年金国的国力,以及冶炼技术,人才储备,兵员素质,"铁浮屠"不可能全面装备,显然是南人道听途说,自己把对方的力量夸大了。从心理战的层面,金国为胜利者。
作者: 东方耳    时间: 2018-12-2 11:57
本帖最后由 东方耳 于 2018-12-2 12:26 编辑
飞来雁 发表于 2018-12-2 09:22
步兵对骑兵,本身就是劣势,要想办法使用地形(例如街巷,山口,泥地)令骑兵冲不起来,机会就有了。


游戏玩多了!冷兵器时代,机动力强的一方才有资格选择战场
作者: 东方耳    时间: 2018-12-2 11:58
飞来雁 发表于 2018-12-2 09:48
不过老实说,以当年金国的国力,以及冶炼技术,人才储备,兵员素质,"铁浮屠"不可能全面装备,显然是南人 ...

此外!夸大敌人,也是很有必要的!成了自己功高,不成也减轻问责
作者: 飞来雁    时间: 2018-12-3 02:49
东方耳 发表于 2018-12-2 11:57
游戏玩多了!冷兵器时代,机动力强的一方才有资格选择战场

不一定哦,除非进攻一方不以占据城镇为目标,否则固定目标点是绕不过去的,防守方一定会给进攻方制造麻烦,例如人为的让河堤缺口,犁路为田,伐木挡道,用时间换取空间。

突然想到《大地恩情》里盗贼围村的场景,包括举人公在内整个广兴围的人都是笨蛋,居然无人按以上方式进行防御,一下子就被贼人攻到大院围墙,完全丧失了机动空间。




欢迎光临 飘墨诗社 (http://piaomo.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