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墨诗社

标题: 《词径》品味 之三 [打印本页]

作者: 天中山人    时间: 2018-7-9 23:17
标题: 《词径》品味 之三
本帖最后由 天中山人 于 2018-7-9 23:40 编辑

                    《词径》品味  之三


      原文:学问到至高之境,无可言说。词之高妙在气味,不在字句也。能审其气味者,其唯储丽江乎。
     译文:学问修炼到很高的程度,是一般的言语不可以形容的。所以,词的高妙之处,并不在于其字句。能审悟词的气味的,恐怕也不只有储丽江。
     味,是我国古典词学审美的重要范畴。它与韵、趣、格、境等,被用来概括诗词的审美质征。“气味”是使词作显示出高妙的东西,它具有非实体的特征,要通过字句加以体现,但又不完全体现在字句上。前人认为,词淡语要有味,壮语要有韵,秀语要有骨。沈祥龙《论词随笔》亦云,词不能堆垛书卷以夸典博,然须有书卷之气味。更进而提出,含蓄无穷,词之要诀。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
     现代词家赵尊岳云认为,作词首重神味,次始言理脉字句。神味佳则胡帝胡天,亦成名作,而神来之笔,又往往在有意无意之间。
     况周颐从学习作词上词作用语造意与词味融合的关系,引申指出,词的创作是有层次之分的,当主体到达一定的创造层次之后,其词意表现并不追求繁富,其字语运用也不追求修饰,但词作却在“不求深”中“而自深”融合醇厚无限之神味。
     孙麟趾的词学思想,追求字句以外的“气”和“味”,但这种文字以外的高妙与王士祯推崇的“神韵”十分相似,是一种特有的意境,很难用文字来表达。他对词味表现提出了应追求有新鲜之味的要求,使词作的审美具有触人心神的特征。
     作为词学文化的探讨和研究,南昌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胡建次在他的《中国古典词学理论批评承传研究》审美承传系列中,审美论的承传归纳为“味、韵、趣、格、气和景”,其在《中国古典词味论的承传》中,对以上原文作了引用,更在其词味表现要求之论的承传一节中引用了《词径》:“陈言满纸,人云亦云,有何趣味。若目中未曾见者,忽焉睹之,则不觉拍案起舞亦,固贵新”,的确是对孙麟趾词学思想的肯定和赞扬。

作者: admin    时间: 2018-7-10 07:59
学习了。后人写诗常被批评没有诗味,原来是缺少了一些东西,一些高妙的东西
作者: 天中山人    时间: 2018-7-11 06:13
admin 发表于 2018-7-10 07:59
学习了。后人写诗常被批评没有诗味,原来是缺少了一些东西,一些高妙的东西

多谢雅赏,山人这里问好!
遥握,顺致夏祺!
作者: 桃熙    时间: 2018-10-9 10:15
含蓄无穷,词之要诀。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
作者: 左岸春风    时间: 2019-8-8 14:59
气韵不凡,确如其言




欢迎光临 飘墨诗社 (http://piaomo.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