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墨诗社

标题: 大家都来集民谣 [打印本页]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7-6-9 12:50
标题: 大家都来集民谣
民谣代表了一个地方的人民, 对于自然、社会、风情、世故的描写与概括。
请大家注意收集本地的民谣、童谣、顺口溜、两句半、谚语、小调、俚语、俏皮嗑儿等,集中到这个帖子下面,为民间文化留一个历史。
作者: 绛玄    时间: 2017-6-9 12:53
非常赞同这个提议,诗词最开始也是从民谣开始发展的。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7-6-9 13:29
二十四节气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大署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把麻淹,
白露烟上架,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碴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不算冷,大寒又一年。

(收集地区: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7-6-9 13:30
四大香
开河的鱼呀,下蛋的鸡,
回笼那个觉呀,二房妻!

四大急
顶风雨,顺风旗,
十八岁的闺女,大叫驴。

(收集地区: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7-6-9 13:40
看指纹
一斗穷,二斗富;
三斗四斗开当铺;
五斗六斗背花篓;
七斗八斗遥街走,
九斗一过,到老稳坐。  

注:
遥街(gai,一声)走:满街走,到处走


(收集地区: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
作者: 绛玄    时间: 2017-6-9 14:10

“船到郴州止,
马到郴州死,
人到郴州打摆子”

(收集地区:湖南郴州地区)
作者: 风流剑侠    时间: 2017-6-10 15:12

笃笃笃,
卖糖粥,
三斤胡桃四斤壳。
吃侬额肉,
还侬额壳,
张家老伯伯,
问侬讨只小花狗
——汪!汪!汪!

(收集地区:上海)
作者: 风流剑侠    时间: 2017-6-10 15:13

落雨喽,
打烊喽,
小巴辣子开会喽!

(收集地区:上海)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7-6-13 16:49
蛤蟆气鼓,
蛤蟆气鼓,
气到八月十五。
八月十五杀肥猪,
馋得蛤蟆哇哇哭。

(收集地点: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7-6-15 14:07
夏至九九歌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它不广为流传,其实“夏九九”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如最能反映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特点的是最近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其全文是: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收集地区:安徽)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7-6-15 14:34

九九歌


一九二九,
人不外走。
三九四九,
在家死糗。
五九六九,
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
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数九寒天,是东北 进入一年中最冷时节的标志。“九天”的计算的方法,是从冬至日算起,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第九个九天结束,冬天过完,春天到来。
1、旧时东北比现在要冷得多,“入九”后,人们开始“猫冬”,除非必要,便不再出远门了。
2、到了三九四九,人们很少在室外活动,主要是糗(粘)在房屋里活动。所说也有的地方说,“三九四九,隔门叫狗”,是指女人连把孩子的粪便倒到外面都觉得太冷,于是便隔着门叫狗进屋“打扫战场”。有人嫌其不雅而改为“三九四九冰上走”,根本不能概括时令特征。
3、五九六九东北从南向北,柳树开始有轻绿,逐渐生出柳眼——东北人称之为“毛毛狗”,长大后便是柳絮。这是春天到来最早的标志,在屋里憋了一冬季天的孩子们,会通过到河边寻找可爱的“毛毛狗”来判断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了。
4、七九东北南部河流开始解冻,八九大雁归来,九九后大约十天开始春耕。

(收集地区:黑龙江绥化)
作者: 飞来燕    时间: 2017-6-25 08:28
姐姐也收集了不少本地童谣,就是太白话化和口语化,可能大家看不明白,也理解不了。
作者: 桃熙    时间: 2017-6-29 11:20
本帖最后由 桃熙 于 2017-7-17 10:30 编辑

小耗子,上灯台。
偷油喝,下不来。
叫奶奶,抱猫来。
叽里咕噜滚下台。


小扇有风,拿在手中。
有人来借,不中不中,
实在要借,等到立冬。
(收集地区:辽宁)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7-7-3 15:46
飞来燕 发表于 2017-6-25 08:28
姐姐也收集了不少本地童谣,就是太白话化和口语化,可能大家看不明白,也理解不了。

外地人理解不了,还有本地人嘛。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7-7-3 15:47
桃熙 发表于 2017-6-29 11:20
小耗子,上灯台。
偷油喝,下不来。
叫奶奶,抱猫来。

小耗子这个,黑龙江齐齐哈尔也有。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7-7-3 15:48
大肚蝈蝈刘四海,
包子馒头吃二百,
饺子汤喝两缸,
一按还是软鼓囊。

(收集地区:吉林 公主岭 1980‘s)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7-7-3 15:50
花喜鹊,
尾巴长,
娶了媳妇忘了娘。

(收集地区  黑龙江绥化 1980's)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7-7-3 15:54

养儿别养俩,
养俩轮官马。
养儿别养仨,
养仨没有家。

(收集地区  辽宁凌源  1980's)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7-7-3 15:57

拉大锯扯大锯,
姥家门口唱大戏。
接姑娘送女婿,
小外甥也要去。
......
(后面忘了)

(收集地区:黑龙江 绥化  1980's)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7-7-4 09:51

老猫房上睡,
一辈留一辈。

(收集地区:黑龙江 绥化  1980's)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7-7-4 11:09
老鹰捉小鸡

母鸡:大哥大哥你干啥呢?
老鹰:我挖坑呢。
母鸡:挖坑干啥呀?
老鹰:找石头哦。
母鸡:找石头干啥呀?
老鹰:磨刀啊。
母鸡:你磨刀干啥呀?
老鹰:杀老猫啊。
母鸡:老猫祸害你啥了?
老鹰:祸害我大麦小麦了。
母鸡:大麦在哪呢?
老鹰:大麦在房上呢。
母鸡:小麦在哪呢?
老鹰:小麦在井里呢。
母鸡:嗷嗷嗷,吃麦子去呀!
小鸡:嗷嗷嗷,嗷嗷嗷,嗷嗷嗷……
老鹰:不许吃麦子。看我不吃了你……
(老鹰开始捉小鸡)

(收集地区:黑龙江 绥化 1980's)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7-7-4 12:25
挑兵

合喊:谷草垛,插大刀。
          王爷的皇马即你挑。
甲队:挑哪个?
乙队:挑红英。
甲队:红英没在家;
乙队:挑你们亲哥仨。
甲队:亲哥三不会喝酒;
乙队:挑你们老母狗。
甲队:老母狗不会吃食儿;
乙队:挑你们毛驴儿。
甲队:毛驴不会拉磨;
乙队:挑们当家的一个。
甲队:谁?
乙队:XXX

(甲队XXX就用力向对方手拉手的阵营冲去,冲开了就挑个人回来,冲不开就是对方的人了。)

(收集地区:黑龙江绥化 1980's)

作者: 桃熙    时间: 2017-7-4 15:12
本帖最后由 桃熙 于 2017-7-5 13:59 编辑
尼尔根 发表于 2017-7-3 15:57
拉大锯扯大锯,
姥家门口唱大戏。
接姑娘送女婿,


拉大锯,扯大锯,
姥家门口唱大戏。
接闺女,请女婿,
小外孙,也要去。
不让去,也得去,
哭着喊着追出去。

(好像是这样的,我女儿小时候她奶奶教过)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7-7-4 15:34
桃熙 发表于 2017-7-4 15:12
拉大锯,扯大锯,
姥家门口唱大戏。
接闺女,请女婿,


好像就是这样的。
好多东西,我只记得一半儿。
比如那个“叫魂儿”,语言的部分只记得一句“回家吃饭穿袄儿”,别的都忘记了。操作上,记得是正晌午,在大门外放一碗清水,姥姥拿着饭勺子,敲门槛子,敲一下说一句,全都 说完了,再重复。一共三遍。
作者: 桃熙    时间: 2017-7-5 11:20
本帖最后由 桃熙 于 2017-7-5 11:29 编辑
尼尔根 发表于 2017-7-4 09:51
老猫房上睡,
一辈留一辈。



老猫房上睡,
一辈传一辈。

龙生龙,凤生凤,
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脱毛的凤凰不如鸡。

屎壳郎夸孩儿香。
刺猬猬夸孩儿光。
(这个好玩儿:母爱泛滥
注:蜣螂,俗称屎壳郎。大多数蜣螂营粪食性,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7-7-5 16:26
桃熙 发表于 2017-7-5 11:20
老猫房上睡,
一辈传一辈。

原来 这么多。
我小时候,就觉得老猫房上睡,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
人不知道它在干啥,它却高高在上,能看到人,能看到天地万物。它还可以随意伸懒腰,或者呼呼大睡,或者睡个仰八叉......它还可以夜里从一个房子窜到另一房子,或者跳到树上,甚至随时都可以从窗户看看人们都在干什么。还有,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就会生出一窝小猫崽来
作者: 东方耳    时间: 2017-8-21 22:44
太阳公公照
花儿对我笑
小鸟问,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个炸药包

我要炸学校
老师不知道
一拉线,我就跑,轰隆一声学校没有了


原产地北京
作者: 阿金逍遥2050    时间: 2017-8-22 15:32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7-9-1 17:01
阿金逍遥2050 发表于 2017-8-22 15:32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这个我知道,感觉很好玩。
作者: 东方耳    时间: 2017-9-1 23:27
广东话:

老豆打仔锻炼身体
仔话老豆造反无礼
作者: 绛玄    时间: 2017-9-4 17:08
月亮粑粑,肚里坐个爹爹,
爹爹出来买菜,肚里坐个奶奶,
奶奶出来绣花,绣扎糍粑,
糍粑跌得井里,变扎蛤蟆,
蛤蟆伸脚,变扎喜鹊,
喜鹊上树,变扎斑鸠,
斑鸠咕咕咕, 和尚呷豆腐,
豆腐一匍渣,和尚呷粑粑,
粑粑一匍壳, 和尚呷菱角,
菱角溜溜尖,和尚望哒天,
天上四扎字, 和尚犯哒事,
事又犯得恶,抓哒和尚剁脑壳。

收集地区:湖南长沙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7-9-15 13:14
鲇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

黑龙江绥化市  1980‘s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7-9-15 13:15
份种地,
伙种瓜,
一屋住两家。

黑龙江绥化市  1980‘s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17-9-15 13:16
钱是爹,
媳妇是妈,
祖宗板上供小尜。

黑龙江绥化市  2000‘s
作者: 若兰公子    时间: 2019-2-15 08:31
《打铁歌》,这是流行在南京,六合一带的童谣儿歌。俩个儿童对面坐,拍着手晿着,很好玩的。可惜我记不全了,我把记着的抄在这里,如有知道全的,请补充。
      《打铁歌》
打铁打到正月正,家家门前挂红灯。
打铁打到二月二,家家门口接女儿。
打铁打到三月三,荠菜花儿赛牡丹
打铁打到四月四,(这半句忘了)
打铁打到五月五,洋糖粽子送舅姆,
舅姆嫌我粽子歪,一脚踢到大门外。
……     以下忘掉了。

作者: 若兰公子    时间: 2019-2-15 08:44
本帖最后由 若兰公子 于 2019-2-15 18:07 编辑

还有一种儿歌谜语也很好玩的。谜面是儿歌,谜底是一般常用、常见的物件。如:
1, 矮矮的,
       胖胖的,
      肚脐眼儿朝上的。
            (谜底:包子)

2,一只公鸡真稀奇,
     客人来了满桌飞。
             (谜底:茶壶)

这种谜语,一般是奶奶或外婆讲给一、二岁的小儿孙猜的。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20-1-31 14:18
飞来燕 发表于 2017-6-25 08:28
姐姐也收集了不少本地童谣,就是太白话化和口语化,可能大家看不明白,也理解不了。

不管看不看明白,先发上来。
作者: 尼尔根    时间: 2020-1-31 14:24
若兰公子 发表于 2019-2-15 08:31
《打铁歌》,这是流行在南京,六合一带的童谣儿歌。俩个儿童对面坐,拍着手晿着,很好玩的。可惜我记不全了 ...

想起来再补充。




欢迎光临 飘墨诗社 (http://piaomo.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