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墨诗社
标题:
粤语小课堂 二厘馆
[打印本页]
作者:
飞来雁
时间:
2024-1-1 23:06
标题:
粤语小课堂 二厘馆
"喂,老陈,周末一齐去饮茶啰!"
"上次件事多谢晒你,得闲饮茶。"
"宜家好多嘢做,有咩嘢,等过两日休息去茶楼再倾啦。"
饮茶,茶楼,几乎是老一辈省城人的口头禅,无论有什么事,清一色的都钟意上茶楼的去聊,叫上个"一盅两件",报纸一摊,折扇一摆,相互间就开始吹起牛来。
然而,任何事物的转变,都是有其进化过程的,茶楼的叫法,源于清末民初,在此之前,它有另外一个名字——二厘馆。[社会社会]
二厘馆【ji6 lei2 gun2】
为什么叫"二厘馆",厘的单位又是多少?在解释之前,先来认识一下,古代算盘上的数位:
涅槃寂静=10负25次方,
阿摩罗=10负24次方,
阿赖耶=10负23次方,
清净=10负22次方,
虚空=10负21次方,
六德=10负20次方,
刹那=10负19次方,
弹指=10负18次方,
瞬息=10负17次方,
须臾=10负16次方,
逡巡=10负15次方,
模糊=10负14次方,
漠=10负13次方,
渺=10负12次方,
埃=10负11次方,
尘=10负10次方,
沙=10负9次方,
纤=10负8次方,
微=10负7次方,
忽=10负6次方,
丝=10负5次方,
毫=10负4次方,
厘=10负3次方=0.001
分=10负2次方=0.01
钱=10负1次方=0.1
以上数字,皆为十进制,接下来,这几个就是最常用的:
两(个)=10的0次方=1
十=10正1次方,
百=10正2次方,
千=10正3次方,
万=10正4次方,
再接下来,从万到亿,转为万进制:
亿=10正8次方,
兆=10正12次方,
京=10正16次方,
垓=10正20次方,
秭=10正24次方,
穰=10正28次方,
沟=10正32次方,
涧=10正36次方,
正=10正40次方,
载=10正44次方。
再往上,还有极,恒河沙,阿僧祇,那由他,不可思议,无量大数,无边,无数,无知,无想,无觉,古戈尔等的数位,因为太大,日常根本用不上,在中国古代,能够达到"载"这个单位,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谓之,文学上将难得的事,形容叫"千载难逢"。
言归正传,将时间拨回到清咸丰、同治年间,“饮茶”,可是有着另一番的景象。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又曾是唯一的对外口岸,码头多而发达。那时候的盛夏,在各大码头上工作的脚夫,每天顶着烈日,成百上千次的往返船只和码头之间卸货,汗如雨下。特别是到了正午一两点,喉咙干渴得冒烟。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一口茶水。于是,一些精明的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就在码头旁边开起了茶寮,供脚夫们休息歇脚,因茶钱仅收二厘,故而得名"二厘馆"。
二厘钱怎么付款?现代人可能不知道,古人出门,除了带上铜钱,碎银之外,随身还要带上剪刀,为的是到时候剪银子。而剪下银子所剩下来的碎屑,也可以收集起来,回家去用火熔掉,冷却之后重新搓成银子,不会浪费。
很快的,广州早茶馆的雏形——二厘馆就在码头上遍地开花。之前说过,开设“二厘馆”的店家很精明,他们很快发现,工人喝茶之余,也有用餐需求,于是开始供应点心饭食。当然,最初的"二厘馆",都很原始,原始到连个座位都没有。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次渐渐提高,从无座变成了有座,从"斋"饮茶变成了有点心,再从街边摊变成了入室经营。除了招呼码头脚夫,好多的二厘馆”还设于肉菜市场等劳苦大众聚集之地,比如鱼栏、果栏、街市等。茶客的构成变得更加的丰富。
据记载,升级的"二厘馆",在品质层次上,就比最初的有了天壤之别,食物基本上大大咧咧地置于炉上,有松糕、芋头糕、大包、大粽等物美价廉,又能果腹的茶点,客人自选取用,吃完埋单,看碟计价,这就是“一盅两件”最原始的来历。
不久后,茶居出现,它是二厘馆的升级版本,提供的茶饮和点心都更为丰富和讲究,“居”字已经道出其舒适度,但来往茶客仍多是做建筑和搬运工人。茶居成为他们会工友以及唠家常的歇息之地。茶居之后,广州这才正式进入“茶楼”时代。
[attach]4223[/attach]
作者:
东方耳
时间:
2024-2-16 22:33
啊雁好知识
欢迎光临 飘墨诗社 (http://piaomo.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