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墨诗社

标题: 香杉杂谈之二 [打印本页]

作者: 司马弘雪    时间: 2021-10-6 19:24
标题: 香杉杂谈之二
读历史,当多参照稗史、野史、民间笔记,因为正史修撰代表后一个朝代思想,往往正统之中多修饰掩盖,参照之外的类史书,可以对照管窥。另,没有历史格局,只以现在想法臆测古代思维,谬之千里。

写诗的人应该是情感丰沛的,但同时也应该是独立人格和能够辨别是非的。所谓“守脑如玉”如是。

咏物诗难以出新,咏人物诗亦难出新。何哉?惯性思维和固化思维难以改变,不自己研究固守前人思维,故而难以出新是也。

辩证,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个人的底蕴和三观都不会完全相同,即便面子上雷同实际上内心也有差别,所以客观的辩证很难做到。相对的辩证如果能做到已经实属不易。

学诗宜从《诗经》入手,想象力学习宜多读《楚辞》;写诗宜有真性情。放翁曾有言“功夫在诗外”,多学多思考多看多实践为高。《红楼梦》曾有一副对联说的不错“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开卷有益,亦有别矣。浩然之作,教人增益;狭隘文字,误导于人;一作之中,亦有分别,辩证认识,深入思考,有所得也。

过去所说的寒门,指寒微的门第,专指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也叫庶族,并非指贫民阶级。
庶族亦称"寒门"、"寒族"。魏、晋、南北朝时不属于士族的家族,大多为普通中小地主。魏晋之后由于出现了科举考试,士族衰落,寒门泛指家境贫寒的家庭。

世间事每每有意料不到者,一句话,一个观点,一个认识,发出来有同意者,有无所谓者,有激烈反对者,有积极探讨者,有辩难者,也有恶意针对者。无他,三观或者经历不同而已。限制了想象有很多,其中有一条便是所在与经历,更重要是眼界和知智。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在希望将知行合一,将见识和能力提升在实践当中。虽当下网络之间无不可寻,然终究差一步眼界见识和身临感受。南北东西中,风情景致文化风俗习惯皆不完全相同,故而会在交流中产生认识不同,认识不同即需论坛沟通解决矛盾,而非固执己见,念念于心,此非处世之道,亦非为学之道。

论坛评诗有“精华”一说,何谓“精华”?我认为应该具备令人过目不忘,其中表达格局应该摆脱“小我”而成“大我”之成。“精华”者必能流传许久之为“尚”。

做人作诗皆有个性为好,摆脱“人云亦云”和“惯性思维”,能有“出新”和“正向力量”为好,然则诗有“兴观群怨”,讽喻于诗则白而有味,力而有度,辣而汗,知而改等为高,那种声嘶力竭无异于市井俚曲,吼过则随风矣。

人与人之间交往难在知心贵在知心,故而有古语说人生得知己一二足矣。故,无论现实还是网络虚拟空间,不必强求别人能理解自己,只求俯仰无愧便是安心。

写诗的乐趣在于自我情感抒发与更高格局情怀结合,语言若白而直则近于口号,若白而有味则教人欢畅。无刻骨之情则无垂泪之语,强做则教人反胃。

写诗的人从其诗作中可管窥品格。何以此说?因为诗乃心胸情感格局的反映。忠厚之人概少刻薄之词;狭隘之人多促狭之语。君子多辩证,小人多攻讦。

古人乃至于近代人常说“耕读之家”,其实这种所谓“耕读”就是地主之家或较富有的自耕农的“耕读”,古代真正的百姓生活艰辛,基本上没有时间更无多余资财去读书,即便有也是少而又少,从历史各类资料中可以探寻到。真正普及读书就是在新中国我们也是利用了较长时间才解决,这也是有文字记载的。所以,不要以为“耕读”就是普遍农家美好生活,读一点历史就不会有这样的错误认识。


作者: 左岸春风    时间: 2021-10-6 19:44
续读杂谈之二,更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如今浮躁之风,毕竟有鸿儒雅阁,蔚为壮观。
作者: 司马弘雪    时间: 2021-10-6 19:49
左岸春风 发表于 2021-10-6 19:44
续读杂谈之二,更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如今浮躁之风,毕竟有鸿儒雅阁,蔚为壮观。

多多探讨为盼,一家之言未必合理
作者: 雪儿    时间: 2021-10-6 20:32
拜读,收藏学习
作者: 司马弘雪    时间: 2021-10-7 09:22
雪儿 发表于 2021-10-6 20:32
拜读,收藏学习

多探讨为盼
作者: 九九艳阳天    时间: 2021-10-7 10:52
感恩司马老师精彩之分享
作者: 司马弘雪    时间: 2021-10-7 13:28
九九艳阳天 发表于 2021-10-7 10:52
感恩司马老师精彩之分享

多探讨为盼




欢迎光临 飘墨诗社 (http://piaomo.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