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墨诗社

标题: 寄情河南水灾 [打印本页]

作者: 人生如棋    时间: 2021-8-5 17:43
标题: 寄情河南水灾
自古中原水患多,此遭莫怪母亲河。
天公连降无情雨,地老难承怎奈何。
人在囧途成桎梏,车行半路变舟沱。
呜呼三百生灵去,我愿送君罹难歌。
作者: 言秋    时间: 2021-8-5 18:27
为河南哀,自古以来就是灾大难多的地方,也是物产丰富的地方。。。
作者: 言秋    时间: 2021-8-5 19:17
“随着河南森林覆盖率恢复到20%以上,黄河上游生态环境改善,河南水灾发生几率显著下降,但从宋元经验看,进入“中世暖期”后,年降水量相差可达数倍,每1.26年便发生一次水灾,与旱灾频率相当。既要防水,又要防旱,河南的担子不轻。”

详见这篇文章: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r=spider&for=pc

作者: 言秋    时间: 2021-8-5 19:46
节选:

"汉武帝修堤只图眼前

战国中期前,黄河入海路线多变,水灾记录却很少。历史地理学泰斗谭其骧先生认为:“以前的河北平原是一片榛莽,荒无聚落,黄河在这里改道对人类生活发生不了多大影响,不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下游修堤后,黄河河道才稳定。当时人口少,河道留宽2000多米,故整个春秋战国,黄河自然决口仅3次,是两汉的1/6。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寒冷期,两汉是第二个温暖期。

我国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它将海洋蒸腾形成的水蒸气带入内陆,形成降雨。降雨经河流,又回到海洋。气温上升必致降雨增加,河流难承载。

西汉前期,黄河几次决口,酸枣(今河南延津县北十五里)、瓠子(今河南濮阳县西南)、金堤(今山东、河南省界)等都曾破防。

为根治河患,汉武帝付出巨大努力,但当时全国经济中心在关中,水利工程亦偏重关中。术士栾大建议“决河可塞”,汉武帝受惑,遂“以塞为主”,动辄征调十万民工修堤。汉武帝的蛮干只换来短期效益,此后几十年,黄河一度稳定,可堤越高,水位也越高。汉哀帝时,黄河水已高于平地,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则“河高出民屋”。

从秦到西汉,均“实关中”“戍边郡”,大量移民进入关中,为养活新增人口,只好将游牧区变成农耕区,农耕线向北最远移动超1000公里,水土流失严重。随着黄河泥沙量增加,河南水灾加剧,越到后期越明显。

西汉(225年)时,黄河共决口11次,最后71年竟达7次。"
作者: 左岸春风    时间: 2021-8-5 20:23
赏读诗兄佳作
作者: 人生如棋    时间: 2021-8-9 14:50
言秋诗友对河南情况了解甚多,谢赐这么多资料,学习了
作者: 人生如棋    时间: 2021-8-9 14:52
左岸春风 发表于 2021-8-5 20:23
赏读诗兄佳作

最近写得太少,向你学习
作者: 言秋    时间: 2021-8-9 15:12
人生如棋 发表于 2021-8-9 14:50
言秋诗友对河南情况了解甚多,谢赐这么多资料,学习了

好好学习。。。握手!
作者: 凌寒    时间: 2021-8-10 22:45
悲悯心怀,善哉!
作者: 人生如棋    时间: 2021-8-11 08:31
自古河南水患都是黄淮两河泛滥所至,这次真的不怪它们




欢迎光临 飘墨诗社 (http://piaomo.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