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墨诗社

标题: 读林逋《书寿堂壁》 [打印本页]

作者: 古风    时间: 2020-12-26 08:11
标题: 读林逋《书寿堂壁》
读林逋《书寿堂壁》

逋善行书,喜为诗,既就稿,随辄弃之,唯有绝笔诗写在寿堂壁上以示后人。反之司马相如只有绝笔封禅文不予发表。也是文坛乐事一桩聊以记之。

寿堂留绝笔,诗稿俱烧焚。

料想长卿去,应怜封禅文。

书寿堂壁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读 《书寿堂壁》(作者:剪烛西窗)
寿堂留绝笔,遗稿俱烧焚。
料想长卿去,应怜封禅文。
这首五绝只有寥寥二十个字,却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蕴含着深厚的感情。我读了几遍,慢慢领略到其中的意蕴。
先看《书寿堂壁》,古风先生附在了诗后:
书寿堂壁---林逋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林逋,即林和靖,是北宋著名的诗人、隐士。他在暮年时“自为墓于庐侧”并且写下了《书寿堂壁》这首诗。
再看看“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这两句诗,这里是用的司马相如的典故: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相如已因病免官,家住茂陵。汉武帝说:“司马相如病得很厉害,可派人去把他的书全部取回来;如果不这样做,以后就散失了。”派所忠前往茂陵,而相如已经死去。询问相如之妻,她回答说:“长卿本来不曾有书。他 写书,别人就 取走,因而家中总是空空的。长卿还没死的时候,写过一卷书,他说如有使者来取书,就把它献上。再没有别的书了。”他留下来的书上写的是有关封禅的事,进献给所忠。所忠把书再进献给天子,天子惊异其书。
现在再来读林逋的诗。前两句是描述住处和坟墓的景色,显得清静萧疏。后两句则是说:如果日后有人像对司马相如那样来访寻我的遗稿,我会很庆幸没有留下像《封禅书》那样的文字。古风先生解释说:“林逋诗原意是以隐士自居,以无封禅文为荣”。林逋一生不留诗稿,他的诗随写随弃。有人劝他“何不录以示后世?”他回答说:我遁迹林泉,现在都不想靠诗出名,何况后世!只是有些好事的人暗暗记录下他的诗作,所以后来还留下了三百多篇。据说,南宋灭亡后,有贼盗发林逋墓,其中陪葬物只有一块端砚和一支玉簪。以林逋的出世性格,他不以封禅书为然是很正常的。
司马相如则完全是入世的。他的《封禅书》认为汉武帝雄才大略完全可比历代明主,劝武帝进行封禅。但是,该文也并非全是歌功颂德之作,而是在文末讽谏武帝敬慎小心,居安思危。从文学角度看,这也是一篇汪洋恣肆的美文。
现在可以来看古风先生的诗作了。
寿堂留绝笔,遗稿俱烧焚。叹息林和靖遗稿散失,只剩下写在寿堂墙壁上的诗作传世。
料想长卿去,应怜封禅文。感叹《封禅书》没有得以在司马相如生前发表,猜想相如逝去的时候也会为此文感叹怜惜。
通篇对于林和司马两人的处世态度不加褒贬,而是赞扬和惋惜他们的文采和文字。正如古风先生自己所说:“我绝不会焚毁任何美好的诗章”,“我只想表现一下文人情趣而已”。
先生所说的这种情趣,我觉得是很可贵的。林和司马两人所处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处世态度不同,但是他们有着相同的一点,就是都创作出了足以传世的文字。时至今日,我们应该抱着敬畏的态度,好好领略这些文字带来的情趣。
作者: 左岸春风    时间: 2020-12-26 10:47
一路读来,甚感古圣先贤的高风亮节,吾辈惭愧之至。
作者: 古风    时间: 2020-12-28 10:14
寿堂存绝笔,笺咏俱烧焚。

料得长卿去,应怜封禅文。
作者: 左岸春风    时间: 2020-12-28 11:28
古风 发表于 2020-12-28 10:14
寿堂存绝笔,笺咏俱烧焚。

料得长卿去,应怜封禅文。

寓意深刻,欣赏佳作!




欢迎光临 飘墨诗社 (http://piaomo.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