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墨诗社

标题: 读《书寿堂壁》 [打印本页]

作者: 古风    时间: 2020-5-19 21:01
标题: 读《书寿堂壁》
逋善行书,喜为诗,既就稿,随辄弃之,唯有绝笔诗写在寿堂壁上以示后人。
反之司马相只有绝笔封禅文不予发表。也是文坛乐事一桩聊以记之。

寿堂留绝笔,诗稿俱烧焚。
料想长卿去,应怜封禅文。

书寿堂壁
(宋)林逋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作者: 九九艳阳天    时间: 2020-5-19 21:06
有个性的林逋
作者: 凌寒    时间: 2020-5-19 21:42
梅妻鹤子,活得率性
作者: 左岸春风    时间: 2020-5-20 06:33
寿堂留绝笔,诗稿俱烧焚。
作者: 左岸春风    时间: 2020-5-20 06:33
料想长卿去,应怜封禅文。
作者: 左岸春风    时间: 2020-5-20 06:35
湖上青山对结庐
作者: 古风    时间: 2020-5-20 06:42
(作者:剪烛西窗)
读 《书寿堂壁》

寿堂留绝笔,遗稿俱烧焚。

料想长卿去,应怜封禅文。

这首五绝只有寥寥二十个字,却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蕴含着深厚的感情。我读了几遍,慢慢领略到其中的意蕴。

先看《书寿堂壁》,古风先生附在了诗后:

书寿堂壁---林逋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林逋,即林和靖,是北宋著名的诗人、隐士。他在暮年时“自为墓于庐侧”并且写下了《书寿堂壁》这首诗。

再看看“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这两句诗,这里是用的司马相如的典故: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相如已因病免官,家住茂陵。汉武帝说:“司马相如病得很厉害,可派人去把他的书全部取回来;如果不这样做,以后就散失了。”派所忠前往茂陵,而相如已经死去。询问相如之妻,她回答说:“长卿本来不曾有书。他 写书,别人就 取走,因而家中总是空空的。长卿还没死的时候,写过一卷书,他说如有使者来取书,就把它献上。再没有别的书了。”他留下来的书上写的是有关封禅的事,进献给所忠。所忠把书再进献给天子,天子惊异其书。

现在再来读林逋的诗。前两句是描述住处和坟墓的景色,显得清静萧疏。后两句则是说:如果日后有人像对司马相如那样来访寻我的遗稿,我会很庆幸没有留下像《封禅书》那样的文字。古风先生解释说:“林逋诗原意是以隐士自居,以无封禅文为荣”。林逋一生不留诗稿,他的诗随写随弃。有人劝他“何不录以示后世?”他回答说:我遁迹林泉,现在都不想靠诗出名,何况后世!只是有些好事的人暗暗记录下他的诗作,所以后来还留下了三百多篇。据说,南宋灭亡后,有贼盗发林逋墓,其中陪葬物只有一块端砚和一支玉簪。以林逋的出世性格,他不以封禅书为然是很正常的。

司马相如则完全是入世的。他的《封禅书》认为汉武帝雄才大略完全可比历代明主,劝武帝进行封禅。但是,该文也并非全是歌功颂德之作,而是在文末讽谏武帝敬慎小心,居安思危。从文学角度看,这也是一篇汪洋恣肆的美文。

现在可以来看古风先生的诗作了。

寿堂留绝笔,遗稿俱烧焚。叹息林和靖遗稿散失,只剩下写在寿堂墙壁上的诗作传世。

料想长卿去,应怜封禅文。感叹《封禅书》没有得以在司马相如生前发表,猜想相如逝去的时候也会为此文感叹怜惜。

通篇对于林和司马两人的处世态度不加褒贬,而是赞扬和惋惜他们的文采和文字。正如古风先生自己所说:“我绝不会焚毁任何美好的诗章”,“我只想表现一下文人情趣而已”。

先生所说的这种情趣,我觉得是很可贵的。林和司马两人所处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处世态度不同,但是他们有着相同的一点,就是都创作出了足以传世的文字。时至今日,我们应该抱着敬畏的态度,好好领略这些文字带来的情趣。
作者: 古风    时间: 2020-5-20 06:45
凌寒 发表于 2020-5-19 21:42
梅妻鹤子,活得率性

谢谢凌寒管理员光临鼓励
作者: 左岸春风    时间: 2020-5-20 07:22
古风 发表于 2020-5-20 06:42
(作者:剪烛西窗)
读 《书寿堂壁》

所言甚是……林和靖与司马相如两人所处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处世态度不同,但是他们有着相同的一点,就是都创作出了足以传世的文字。时至今日,我们应该抱着敬畏的态度,好好领略这些文字带来的情趣。
作者: 司马弘雪    时间: 2020-5-20 08:26
各有性情
作者: 古风    时间: 2020-5-21 07:50
空门对弈
棋局明分晓,山僧可犯难?
修禅无胜负,施主当心安!
作者: 古风    时间: 2020-5-21 07:52
古风 发表于 2020-5-21 07:50
空门对弈
棋局明分晓,山僧可犯难?
修禅无胜负,施主当心安!

往来幽处不高标

--古风先生诗文赏析

老刘茶舍

  序:如今,我们有了个诗社,刚起步,算不上人气鼎沸,但也疏香幽幽,别有意趣,故而打算写个社员诗文赏析的随笔系列,品人益己,何乐不为?随笔名称便叫:对月邀香。

  与古风先生,除了诗,几乎没有其他的交流。

  记得数月前,先生给我留言,大意是称近来诗兴日慵,想歇息一阵子。似乎后来有那么几天,先生停笔了,但墨笔未凝,先生又有新作了,且佳句不断。

  看来古风确乃高人,走出自己,并未费多少气力。

  古风多写题图诗,图以古典山水、工笔仕女居多,偶而也写一、两首针贬时弊的小句,但也不显张扬。先生专功绝句,七言、五言都有,却是颇惜笔墨,自以五言居多了。

  说起古风的“小气”,不胜枚举,如:

棋局明分晓,山僧可犯难?

修禅无胜负,施主但心安!

  本就就是五言,二十个字,古风却偏偏仅以僧俗的一问一答贯结通篇,其间无一形容词修饰点缀。古代唐人好美,男人尚且插花扮娆,而今古风写绝,不但不专美色,且把头发眉毛也给一并剃去了事,落得个干干净净。

  这却正是先生的高明之处。问答之间,有意趣、有哲思、有禅味,看似缩水得皱皱巴巴,实乃雅到了极致。

  又如先生诗云:

山水慵游历,思量小结庐。

今来唯一问,白首可安居?

  这样的诗句,让我想起了阳羡紫砂壶。壶是茶器,多不事张扬,一提、一把、一盖、一嘴足矣。自古爱壶之人,购得好壶,得天天用茶养着,用手抚着,如此经年,壶色逾加鲜亮光洁。想来古风先生,心中自是养着这么一把上等紫砂壶,它古拙舒雅,曲线玲珑,若以泡茶,则俗香不张,清气四溢。

  (绝不象我的那盏半月壶,除了壶嘴光可鉴人,其他处仍是皮糙肉厚,哑暗无光了)

  古风诗作,精品很多,却也不是无可挑剔,入世之人,谁都不可能高高在上,不落于俗,但即使俗,可也俗得个性,一读便知是古风的。

  读诗读人,未见过古风,不知他当否是一个形润神敛之人。但相信先生是很耐读的: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品读诗人,没有比其诗句更能切中他的心神的东西了:

  似水光阴由急缓,往来幽处不高标。

  这是古风新作《夜归》中的一句,韵高意远,耐人寻味... ...




欢迎光临 飘墨诗社 (http://piaomo.cn/) Powered by Discuz! X3.2